乡村师范相关论文
1938年8月14日,26岁的何其芳与好友卞之琳、沙汀一起向延安奔去。去延安,是他们一生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,这个决定和一本书有关(P32)。 ......
1931年夏,吴伯箫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,在校长办公室当了一名事务员。1935年,吴伯箫离开青岛,先后到济南和莱阳......
名山名片 姓名:莨山 住址:湖南省新宁县 宣传语: 桂林山水甲天下,莨山山水赛桂林。 诗人点评 崀山风景名胜区总......
莫言,原名管谟业,1955年2月17日生,祖籍山东高密,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。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,作品中充......
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,也是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。1950年9月,身为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......
我的地理和俄语老师蔡君岑,生于1906年6月4日,至今整整度过了105个春秋。他是九江市目前最年长的寿星。 前不久,我们原省立九江师......
在我国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上有位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,她的原型就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——梁军。1950年9月27日,《......
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深受人们敬爱的爱国将领、民族英雄,他为团结抗日力量,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,反对日本帝国主义......
冯玉祥,安徽巢县人,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,也是民革的创始人之一。1927年12月,冯玉祥在河南总督任上,曾电邀陶行知任河南省教育厅......
获悉赣南采茶戏这朵客家文化奇葩,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,每一位赣南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。高兴之余,我们不能忘记赣州剧协......
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,认为要普及教育,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,开展乡村教育运动。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......
乡村教育运动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,活跃人物有晏阳初、陶行知、梁漱溟等,旨在通过教育农民,改善乡村生活习俗,促进乡村建设。南京国......
“军农中心主义的乡师教育”,是实验主义教育家李瑞安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。该教育主张认为,乡村师范应以军事、农业教......
20世纪20、30年代为“救济乡村”,乡村建设运动全面展开,乡村教育是建设乡村的重要抓手,直接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。乡村师范学校是......
<正>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五日,在南京市郊区劳山脚下一块荒地上,举行了“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”首届开学典礼。此时,正是国民革......
【正】解放战争时期,高衡在黑龙江省德都县创办了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,培养了包括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在内的一大批社会主......
宛西乡村师范(1931-1948)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浪潮下诞生于河南宛西地区的一所乡村师范。它是乡村师范教育在宛西的别样发展,又是宛......
贵州首次选派赴日留学生和创造威宁石门坎“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”奇迹的伯格理逝世,至今都刚好100年。百年来的光阴,在贵州近现代教......
所谓免费师范生,也被称作免费教育师范生。被录取的学生,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、住宿费,并发放生活补贴。与此......
操震球原为清华学校学生,因敬仰陶行知不愿当高师的教务长,创办晓庄师范,改革乡村教育,1927年毅然放弃清华大学毕业文凭及出洋留学......
20世纪30年代,山东乡村及乡村教育处于危机之中。为缓解这种危机,山东省政府兴办了富有成效与特色的乡村师范教育,逐步构建了辐射......
20世纪20年代初期,乡村师范教育逐渐兴起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,在"三民主义教育"的指导下,乡村师范教育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,发......
【正】 与陶行知共同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的还有赵叔愚,由于他死得早,一般人对他都不大了解, 赵叔愚(1888—1927)是二十年代著名......
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。他虽英年早逝 ,但在他短暂的 30余年的教育耕耘中 ,给我国现代教育留下了丰富的......
<正> 在黄山脚下,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乡村师范学校──安徽省巢湖市黄麓师范学校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黄麓师范培育了大批人才。她在安......
乡村师范作为民国时期江西省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,为当时江西省乡村师资的培养和乡村建设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。跟其他省份相比,......
民国中期,在乡村教育运动的影响下,安徽出现了数所乡村师范学校,或省立或县立或私立.这些学校在课程和教学上注重乡村生活和社会实......
<正> 在南京东郊风景优美的栖霞山麓,本世纪20年代初,曾经办起一所栖霞乡师。说起这所乡村师范,82岁高龄的吉长瑞老人的眼前,立刻......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.在这一背景下,“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”应运而生.该计划......